难怪江阴人的性格如此桀骜不驯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78893-1-1.html
作者: fifly 时间: 2025-7-19 08:43在南京经常听人说自己性格刚烈,甚至桀骜不驯,然而这好似刻在我基因里,因为我深知这几乎是每个江阴人的常态。
从小听长辈说,17世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火炮战争就爆发在苏南这座小县城。
没错,江阴81日保卫战,清军调用数百门火炮,阵亡三个贝勒爷,损失7万正规军,江阴全城200多门火炮,全城军民17万全部阵亡。
这段历史,被很多人遗忘。
人们只记得袁崇焕,李自成,吴三桂,殊不知宁远之战,宁锦大捷,这些战役规模远不如江阴81日。
面对晚明正规军的不抵抗,这座小城的人民,主动承担保卫民族尊严的壮举,在近代战争中绝无仅有。
作者: northfox 时间: 2025-7-19 08:46
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火炮战争,江阴保卫战,清军正规军与南明非正规军的战争。
作者: ticaq 时间: 2025-7-19 08:49
宋朝的时候常州,镇江多呢
作者: 大白 时间: 2025-7-19 08:56
古代江阴是要塞
作者: 守法良民 时间: 2025-7-19 09:05
按理说全城阵亡,那么桀骜不驯的性格就没法继承下来了。就像崖山后再无中华一样。
作者: fifly 时间: 2025-7-19 09:19
守法良民 发表于 2025-7-19 09:05
按理说全城阵亡,那么桀骜不驯的性格就没法继承下来了。就像崖山后再无中华一样。 ...
城区里面全部阵亡,由下面乡镇补充人口
作者: 非鱼 时间: 2025-7-19 09:23
南方人看似柔弱,抵抗外敌是不含糊的!
作者: 亚洲小海 时间: 2025-7-19 09:26
全国都一样,抵不抵抗看上层意志。和老百姓无关
作者: 路过洛阳沙漠 时间: 2025-7-19 10:01
扬州也可以啊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因为抵抗的厉害
作者: fifly 时间: 2025-7-19 10:05
路过洛阳沙漠 发表于 2025-7-19 10:01
扬州也可以啊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因为抵抗的厉害
扬州说反了,史可法不懂军事,抵抗不积极
作者: ymca 时间: 2025-7-19 10:57
1645年六月,清廷任命方亨担任江阴县知县,方亨是河南籍举人,他为了以示亲近,甚至一度穿上明朝官服。二十六日,下薙发令。二十七日,常州府新任知府宗灏限江阴绅民在三日内完成薙发。江阴士人不从,群情激愤。二十九日,乡耆何茂、邢叔、周顺、邢季、杨芳、薜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呈书,请愿留发,却遭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回道:“你身为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不知羞耻吗?”此后,方亨召集当地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聚会于孔子庙。众人表示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没有大事了,方亨说:“只剩下剃发了。”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剃发令的文书,其中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看到江阴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豫王领兵镇压。结果,县吏将方亨密谋透露给江阴士人,百姓于是在闰六月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闰六月,知府宗灏发兵300人镇压,初五日在秦望山下被江阴县民消灭。闰六月下旬,刘良佐部数万人围攻江阴城。阎应元动员居民约28,000人,分两班轮流守城,并使用城中所藏红夷炮约140门、火药300瓮、铅丸及铁子千石、鸟铳千杆与清军作战。
八月中旬,已攻破松江且已屠城的李成栋出兵协攻江阴。八月二十一日,江阴城破,屠城两日。江阴百姓继续与清军交战,许多妇女投河而死。有七岁孩童也在与清军交战时阵亡,少有当地人向清军投降。江阴人与清军交战,前后达八十一日,城内外平民死者凡十余万人,而江阴城内仅有藏于古塔中的老幼五十三人幸存。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
作者: qtom 时间: 2025-7-19 11:13
中国北方汉人都是跟着外族打南方汉人,南北朝,元,清皆如此
作者: robbit 时间: 2025-7-19 11:22
有一半清军是汉奸吧,纯八旗按这种阵亡人数早死光了
作者: 光华路 时间: 2025-7-19 11:26
打仗南方人从来不怂,川军湘军都是有名的不怕死。
作者: 为梦燃烧 时间: 2025-7-19 11:36
我们这边有个俗语:江阴的强盗,无锡的贼。
作者: 枫叶正红 时间: 2025-7-19 11:40
江阴的城市精神就是:人心齐、民性刚
作者: 我是菜鸟 时间: 2025-7-19 12:05
为梦燃烧 发表于 2025-7-19 11:36
我们这边有个俗语:江阴的强盗,无锡的贼。
后面还有的啊,请楼主说完啊。
作者: 莱斯 时间: 2025-7-19 12:15
楼主这回忆童年回忆的有点远哈
作者: 为梦燃烧 时间: 2025-7-19 12:37
我是菜鸟 发表于 2025-7-19 12:05
后面还有的啊,请楼主说完啊。
我只知道这么多,哈哈
作者: bwer 时间: 2025-7-19 12:39
我看的书,怎么讲的是义乌人血气方刚,而对江阴的则描写甚少。
作者: 9090大佬 时间: 2025-7-19 12:41
八十日带发效忠, 十万人同心死义
作者: 阿荣 时间: 2025-7-19 18:50
清军是怎么打过长江的?历史上没有记载渡江战役吗?
作者: send0001 时间: 2025-7-19 19:00
我是菜鸟 发表于 2025-7-19 12:05
后面还有的啊,请楼主说完啊。
江阴强盗无锡贼,斗不过宜兴弥勒佛。
作者: fifly 时间: 2025-7-19 19:13
我是菜鸟 发表于 2025-7-19 12:05
后面还有的啊,请楼主说完啊。
很多版本。
版本一,南京拐子苏州佛
版本二,常州乌龟墨赤黑
作者: 风中之歌 时间: 2025-7-19 20:24
南方人看上去柔弱文雅,其实骨子里是最倔强的,异族入侵的时候,真正大规模抗争也是南方,清朝和日本进来的时候,在号称勇武的一阵北方摧枯拉朽,却无一例外在南方遭到顽强抵抗。
作者: 大白 时间: 2025-7-19 20:47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骨气是越来越少了,再遇亡国危机估计要沦陷,看先秦时代,动动就割脑袋托付报仇,舍身取义,现在谁敢啊,脑袋立刻拿去领功了
作者: win8 时间: 2025-7-20 07:45
大白 发表于 2025-7-19 08:56
古代江阴是要塞
不是有个要塞镇么
作者: fifly 时间: 2025-7-20 08:10
大白 发表于 2025-7-19 20:47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骨气是越来越少了,再遇亡国危机估计要沦陷,看先秦时代,动动就割脑袋托付报仇,舍身取义 ...
江阴的民风特点:
抱团一致,自尊心强
你有的我也要有,不服输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有点像古人的风骨
作者: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 2025-7-20 08:38
大白 发表于 2025-7-19 20:47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骨气是越来越少了,再遇亡国危机估计要沦陷,看先秦时代,动动就割脑袋托付报仇,舍身取义 ...
反抗就是互殴,谁敢呢?
作者: 护球真的像亨利 时间: 2025-7-21 09:55
苏南基本都这样,你看金坛都屠城屠得语言都变了
作者: 半山听雨 时间: 2025-7-21 10:14
前段时间才刷过江阴81日,江阴人是牛逼,真心佩服,三公祠如果去江阴一定要上个香,真能打,风骨是硬气。观之落泪。
江阴之变[1],或称乙酉之变[2],指顺治二年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夏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官绅,包含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进行的武装反清战斗。因为前后时长81天,故也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或“江阴九九之祸”(九乘以九,即八十一)[3][4]。而其后清军攻占江阴后屠城,又被称之江阴惨案、江阴惨杀。
经过及结果
1645年六月,清廷任命方亨担任江阴县知县,方亨是河南籍举人,他为了以示亲近,甚至一度穿上明朝官服。[5]二十六日,下薙发令。二十七日,常州府新任知府宗灏限江阴绅民在三日内完成薙发。[6]江阴士人不从,群情激愤。[7]二十九日,乡耆何茂、邢叔、周顺、邢季、杨芳、薜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呈书,请愿留发,却遭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回道:“你身为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不知羞耻吗?”[8] 此后,方亨召集当地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聚会于孔子庙。众人表示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没有大事了,方亨说:“只剩下剃发了。”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剃发令的文书,其中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9]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看到江阴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豫王领兵镇压。结果,县吏将方亨密谋透露给江阴士人,[10]百姓于是在闰六月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闰六月,知府宗灏发兵300人镇压,初五日在秦望山下被江阴县民消灭。闰六月下旬,刘良佐部数万人围攻江阴城。阎应元动员居民约28,000人,分两班轮流守城[11],并使用城中所藏红夷炮约140门、火药300瓮、铅丸及铁子千石、鸟铳千杆与清军作战。[12]
八月中旬,已攻破松江且已屠城的李成栋出兵协攻江阴。八月二十一日,江阴城破,屠城两日。[13]江阴百姓继续与清军交战,许多妇女投河而死。有七岁孩童也在与清军交战时阵亡,少有当地人向清军投降。江阴人与清军交战,前后达八十一日,城内外平民死者凡十余万人,而江阴城内仅有藏于古塔中的老幼五十三人幸存。[14][15]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
评价
阎应元领导的江阴百姓,面对清军,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兵数万人,钳制了清兵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时人谓之曰:
“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16] ”
《崇祯江阴县志》中记载评价:“不独为礼让之邑,实称忠献之邦,长江底柱,允足表峙东南也”。
纪连海:“因为扬州十日是史可法带领正规军打的,是一个政权面对另一个政权的斗争,虽然也很了不起,但这是你zhèng fǔ的职责;但江阴八十一日就不同,这是一个城市里的普通百姓自发的抗争,在一个退休的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阎应元的指挥下,抱定牺牲的决心与几十万清军作战,全城九万多百姓最后仅存50余人。我认为像江阴八十一日这样的故事渗透了我的思想和理念,虽然从现在来看,那时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人(江阴百姓)才是民族的脊梁[17]。
作者: raymondj 时间: 2025-7-21 10:15
本帖最后由 raymondj 于 2025-7-21 10:21 编辑
`````
作者: tmrj 时间: 2025-7-21 10:40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作者: cwne 时间: 2025-7-21 11:03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作者: hlhaidy 时间: 2025-7-21 17:20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你看现在有几个人知道更不会宣传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788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