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杀奸污是目的是为了征服一个民族,清兵入关金人灭宋.....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80073-1-1.html
作者: toptry 时间: 2025-8-1 12:19近几年,一些所谓“爱国电影”与媒体频频以“南京照相馆”中那些惨烈的照片为卖点,大肆渲染日军在中国的暴行,试图激发公众的民族情绪和仇恨心理。表面上看似“激发爱国热情”,但细究其背后,却隐藏着一种借助仇恨“收割”经济利益的商业逻辑,更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一、当爱国电影不再赚钱,煽动仇恨成了新“香饽饽”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多元化,单纯依靠“正面英雄主义”或“民族大义”拍摄的爱国电影,票房表现不尽如人意。于是,一些制作方开始借助强烈的情绪刺激和民族对立——尤其是利用“南京大屠杀”等极端历史事件的视觉素材,吸引观众眼球。
情绪消费成产业链:这类影片以“仇恨”为卖点,通过不断放大日军暴行细节来激发观众情绪,从而实现票房和流量的快速增长;
商业炒作,情绪绑架:电影和相关宣传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倾向,甚至不惜夸大事实、片面解读,制造敌对氛围以扩大受众基础。
换句话说,所谓“爱国”背后,掩盖的是对市场利润的敏锐追逐。这种“收割仇恨”的模式,一方面使得部分观众情绪被激发,另一方面也让真正严肃、理性的历史研究声量被边缘化。
二、历史是复杂多面的,单凭“南京照相馆”照片煽动仇恨过于片面
诚然,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无法抹去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就是血的证明。但我们必须看到,历史的真相远比一张照片、一段影像更复杂,不能简单靠局部的画面制造仇恨情绪。
“南京照相馆”照片只是局部片段,选取某些极端场景,忽略了更宽广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多样性;
俄罗斯在历史上的侵华行动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甚至超过日军,如清末民初的“列强侵华”,尤其是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期对中国边境的多次军事挑衅和伤亡事件,这些事实却鲜少被提及或深度讨论;
历史复杂性还在于当时多方势力交织,战乱导致的灾难无法单一归咎于任何一方,任何片面的解读都会导致误导和情绪绑架。
将历史简化为单一的敌对关系,既无助于历史真相的还原,也可能为民族和解带来阻碍。
三、借助仇恨情绪收割利益,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民族未来的伤害
用“南京照相馆”的照片不断制造仇恨和敌意,不仅扭曲了历史的多维度,也助长了一种“情绪资本”的产业化。
这不仅伤害了受害者的尊严,因为历史被简化为情绪符号而非严肃事实;
更可能成为某些商业和政治势力操纵民意的工具,利用民族情绪转化为流量和利润,甚至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筹码;
长此以往,只会激化民族间的对立,阻碍真正的历史反思与国际友好交流。
四、面对历史,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全面与宽容
真正的爱国主义,应该建立在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和尊重基础上,而非简单的情绪激荡。
全面认知历史:包括承认曾经的苦难,也承认历史中的复杂关系与多重因素,避免单一化、标签化解读;
推动民族和解:只有在正视历史全貌、尊重各方事实基础上,民族间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与宽容;
防止情绪绑架与商业化炒作:避免历史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还历史应有的严肃性。
五、结语
历史不应成为操纵民族情绪、谋取利益的工具,更不能成为割裂民族情感的刀刃。借助“南京照相馆”照片煽动仇恨,不仅未能真正尊重历史的多面性,还可能助长无意义的民族对立。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事实和宽容,才能推动中国真正的强大与和平崛起。
作者: 江大桥 时间: 2025-8-1 12:25
毛子搞强奸更恶劣。毕竟人种都是不一样的。
毛子一般被比喻成毛熊,而中国很多情况下比喻成熊猫。
人种不一样,搞强奸就相当于熊强奸熊猫。
恶劣程度堪比某些大学给黑人搞女学伴。
作者: 18apple 时间: 2025-8-1 12:32
古代屠城是什么样,1937年冬天的南京就是一个样本。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8-1 12:4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 ... 1933894703654364286
如何看待部分自由主义者在社交平台上批评《南京照相馆》散播仇恨?
作者: xtony 时间: 2025-8-1 13:15
不能忘却历史,这个应该时刻提醒我们。但是提醒的目的不是仇恨,因为仇恨毫无卵用。应该要自身强大起来。当然这个强大应该百姓强大,意识到自己是主人。否则清末给洋人扶梯子帮助他们进城的历史还会重演。
作者: 旧显示器 时间: 2025-8-1 13:21
xtony 发表于 2025-8-1 13:15
不能忘却历史,这个应该时刻提醒我们。但是提醒的目的不是仇恨,因为仇恨毫无卵用。应该要自身强大起来。当 ...
清朝拿老百姓不当人看呀。君视臣为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作者: 旧显示器 时间: 2025-8-1 13:22
牢记历史,活在当下。
作者: 602032119 时间: 2025-8-1 13:23
官方一直宣传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思想 从未改变过。
你这个开头就是试图激发公众的民族情绪和仇恨心理
写这个文章的人 心都坏了
中华名族的传统思想里也从未有过激发公众仇恨的心理
LZ你可以删帖了
作者: Lautumn 时间: 2025-8-1 13:35
说真的,爱国需要这样的手段么?不需要
战狼是为了激发爱国?还是为了百亿票房?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8-1 14:24
https://news.sohu.com/a/730195166_100003513
《辛德勒的名单》被评为20世纪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国内豆瓣评分TOP10的作品,也被许多评论家看作是大众娱乐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正式走向成熟的标志。
制片成本不过 2300 万美元,但最终斩获约 3.21 亿美元的票房,更是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也是《公寓春光》(1961年获奖)后,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黑白电影。可以说,不管从一方面看,《辛德勒的名单》都是极为成功的商业影片。
该片讲述了一名身在波兰的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在二战时雇用了1100多名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帮助他们逃过被屠杀的劫数 。
对于这部电影,年初导演斯皮尔伯格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我以前从没拍摄过一部这样的作品,能如此直面我认为当今世界需要听到的讯息。它所蕴含的讯息在今天比在1993年还要重要,因为当今的反犹主义情况比我在拍这部电影时还要严重得多。”
可是如今随着地区局势问题,风评发生逆转,一部看起来毫无关联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官媒也是发文痛批,力挺该片。“面对此次的巴以冲突,我们很难用谁对谁错来进行评判,但通过给艺术作品恶意打分来宣泄情绪,表明自己立场的方式是不可取的、非理性的。我们真正需要秉持的,是抛开人云亦云,聚焦于电影艺术本身,而不是让电影成为政治情绪的出气筒。”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8-1 14:31
本帖最后由 广林居士 于 2025-8-1 14:32 编辑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 ... ent_118004569.shtml
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在暑期档中脱颖而出,上映仅6天票房就突破7亿元,预测总票房更是超过30亿元。影片本身也凭借其极高的艺术品质,实现了“叫好又叫座”,是继春节档《哪吒2》之后,又一部现象级影片。然而,随着影片热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个别平台上,包括该片导演在内的主创团队遭遇具有明显指向性的恶意攻击,甚至形成针对个人的网络暴力。毫无疑问此类网暴乱象是以艺术讨论为名歪曲历史、制造历史虚无主义,但表现更激进、性质更恶劣,因为这部电影的核心题材是日军侵华期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照相馆》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罪证——相机胶片的传递作为主要线索,和近年来国际社会主动将“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等史料捐赠给我国形成呼应。影片超越传统意义上“宽恕”或“理解”侵略者的套路,而是通过对日本青年军官转变的刻画,准确指出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作为一种生态,是如何不断自我繁殖与自我扩张的,也让人们看到,除非对军国主义进行彻底的清算,否则就始终存在军国主义卷土重来的风险。整部影片将历史现场的草蛇灰线以比较高的完成度呈现在大银幕上,既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的鲜活缩影,也是反法西斯文艺的重要作品。
反法西斯文艺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文艺和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思想性,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在文学、影视、美术、音乐等不同艺术门类,有着《辛德勒的名单》《第五交响曲》《安妮日记》《人间的条件》《格尔尼卡》等众多文艺经典代表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对于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不同形态的法西斯主义都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展现了全人类对法西斯主义的痛恨和反思。这恰恰是因为反法西斯文艺不仅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已经出现的针对《南京照相馆》的网暴现象,究其本质而言,不仅仅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变种,而且有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系统性反思。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以来的“癌变”思想,并不局限在个别国家,更非独立于现代历史进程之外,而是世界范围的历史顽疾。能否正视法西斯主义对于全人类的巨大伤害,并从中充分汲取教训,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新秩序。二战后,德国对于纳粹历史的深刻反省,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日本极右翼团体一再试图篡改历史,美化法西斯主义侵略行为,既是拒绝汲取历史教训,更将给亚洲乃至全球和平稳定带来新的隐患。这种历史虚无主义,也将给日本社会带来伤害。
电影艺术当然可以有正常的讨论乃至批评,但坚决反对借此进行网络暴力。尤其是在当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将铭记历史污名化为所谓的“仇恨教育”。这不仅扭曲了观众对影片的真实评价,也严重干扰了影视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是诋毁了我国新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成就。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近几年来对于主旋律、反法西斯题材的影片,不时出现网暴乱象。特定类型的行为体通过网络水军及黑灰产渠道,借助电影、游戏这些看似主流政治、经济议题之外的文化娱乐议题人为制造舆情,其中是否有境外对华认知战的因素令人怀疑。
总之,唯有正视历史,才能走向未来。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文艺,不仅是来自历史深处的警钟,更是照亮人类未来的灯塔。反法西斯文艺的最大价值,正是通过文艺的方式,为人类社会提供艺术的、审美的、精神的反思与启迪。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样的重要历史节点,反法西斯文艺所捍卫的也是全人类文明的底线和尊严。
作者: 达令 时间: 2025-8-2 06:29
写这文的真是坏b
作者: 河边的飞刀 时间: 2025-8-2 07:23
这文章是楼主本人写的吗?还是转帖的?
真不是人!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800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