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我们的未来会好吗?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qq9090.top/thread-587201-1-1.html
作者: qtom 时间: 2025-10-24 11:37上一篇文章《社会大发展,结婚率却走低,到底咋回事?》发出去后,有个读者留言问,你对未来有信心吗?觉得会变好吗?
我的回复是:有信心,会变好,但可能跟大部分人想的不太一样。今天展开讲讲。
说起“未来”或者“发展”这类话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科技”,“AI”,“高端制造业”等等。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他们非常重要,但必须面对一个更根本的现实:科技有个很大的麻烦,就是筛选极其严苛,它需要极高的智力门槛和资源投入,注定会将绝大部分人隔绝在核心创新圈之外。
至于很多人喜欢聊的高端制造,本身也是“资本驱逐人力”,设备越来越贵,投资越来越大,但需要的人力却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固然重要,但确实极度排斥普通人,那有没有更加适合普通人,增长性很好的赛道呢?
好在我现在看到了一种更健康的力量正在生长。这种力量,跟一个数字有关:人均GDP一万美元。
这个数字像个开关。一个国家过了这条线,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就会变。以前大家花钱,主要是为了活下去,吃穿住行,这是生存型消费。过了这个坎,重心就开始转向发展型消费,比如教育、健康,还有享受型消费,比如各种体验、娱乐。
中国已经过了这个拐点,这是个经济规律。规律这东西,一旦启动,就很难回头。所以你看,现在服务业和体验经济在我们GDP里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了。这不是偶然,是必然,而且接下来的占比,只会越来越高。
过去几十年,我们社会的核心目标很单一。就是追赶,就是建设,就是积累物质财富。整个国家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目标函数非常清晰:GDP,工业化,让东西多起来,让钱包鼓起来。
这个目标我们达成了,经济奇迹是真实的。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它塑造了一种高度同质化的价值观。所有人的成功路径似乎都一样,买房子,考好学校,进大公司,考公务员,实现阶级跨越。
路只有这么几条,人却那么多。这就是内卷的根子,大家都在有限的赛道上拼命跑,能舒服有了鬼了。
但是我判断,中国马上要出现一个能容纳几亿人的大娱乐大体验产业。注意,它不是集中的,是分散的。我举几个例子,你就能感觉到。本文所提到的东西,其实苗头已经都出现,且正在急剧变大。
今后,可能每个地级市,都会有自己的足球队、篮球队,甚至车队,还有大量的民间乐队。不是业余玩玩的,是有脱产的专业球员,有正经的青训体系,还有围绕在这周围的大量外围人员,比如职业教练,按摩师等等。
而且跟之前不一样,不是zhèng fǔ养活的,而是民间自发长出来的,老百姓会去花钱去看比赛,广告商会给赞助,这些组织都可以养活自己。不但可以养活,还可以雇佣更多的人。
为啥强调“自己养活自己”这一点呢?只有能够养活自己的自发组织,才能逐步壮大,并且形成真正的产业。那些需要zhèng fǔ花钱养着的组织,一旦没了资金支持,很快就崩了,而且往往没有自发的扩张性。
这听起来有点远,但其实已经能看到苗头,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已经出现了,正在向外扩散。
为什么现在可能了?因为基础设施到位了。
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发达的物流网络。这几样东西加起来,是个革命性的变化。它让“小众”这件事,成本变得极低。
一个做传统手工艺的匠人,一个痴迷越野跑的爱好者,在过去像个非主流,很难靠这个养活自己。但现在他们能通过各种平台,很容易找到遍布全国的同类,形成社群,找到观众,还能把东西或服务卖出去。这是过去几千年里任何一代人都不具备的红利。
未来,体验经济的分量会越来越重,最终会超过传统的制造业,成为绝对主力。其实现在占比已经非常高了,只是不太明显。
这个趋势已经在催生一批新兴城市。比如大理,比如318川藏线上的那些城镇,还有河北的“环京旅游带”,山西的很多小地方。上次去草原天路,一个农民跟我说这边自驾的人来了之后,他家的收入跟以前种地相比翻了十几倍。
只要富裕起来,就会有一些奇怪的需求,比如去沙漠酒店看星星这种需求,估计绝大部分人都理解不了,但确实存在,而且巨贵,那些沙漠酒店动不动一千多,附近村民也可以过来干活,收入一下子涨了好几倍。
尤其AI起来之后,任何重复的东西都会被AI给代劳了,但是创造力,情绪价值,审美,比赛,这些东西AI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不往这些方向发展,就等着吧。
体验经济和传统工业不一样。它不追求大而全。它是微观的,分散的,非常个性化。它不再依赖少数几个巨无霸企业,而是由无数个“又小又有生命力”的实体构成。
有特色的咖啡书店,藏在山里的精品民宿,本地的业余体育俱乐部,小众的音乐节或越野赛,每个都很小,但无数个这种自发组织,会累积成天量规模,这些逐步会吸收巨量的人力。但前提是有人去消费,好在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
这不仅能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更能真正促进区域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每个城市都有球队和赛事”这种景象,才可能实现。这种景象的出现,本身又会反哺地区经济。
更根本的变化,是人的追求在变。
上一代人的核心焦虑,是阶级跃迁,要往上走,要摆脱过去的贫困。这种持续的焦虑,是内卷的强大引擎。
但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95后、00后,他们成长在物质相对丰裕的环境里。他们没有经历过绝对的匮乏。他们的首要目标,可能不再是“安全”,而是“自我实现”。说白了,就是怎么快乐地过完这一生。
这种追求的转变,会极大地缓解全社会的内卷和焦虑。当成功的标准变得多元,路就多了。你不用非得去挤那座独木桥。你可以去开做无人机飞手,可以去当健身教练,可以去做游戏主播。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创造价值,也能养活自己。
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进厂,当销售,打螺丝,公务员,当码农,越来越多的小众生活方式,会养活越来越多的人,而且他们要自由轻松的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种观念的普及,本身就会催生新的产业。比如自媒体,倒退二十年,根本无法想象它能成为一个养活那么多人的行业。
现在确切可以靠自媒体养家糊口的人,已经超过300万,可能500万都不止,加上背后的家庭,这就是一千多万人。这在十多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不是说大家就不努力了。而是努力的方向变了。从“击败别人”,抢到那个唯一的位置,转向“创造独特的自我体验和价值”。这是一种更积极的奋斗。建设性大于破坏性。
其实,我们追求阶级跃迁,最终目的不也是快乐和自由吗?只是很多人跑着跑着,忘了初衷,只剩下焦虑。
传统的跃迁是“纵向”的。就像爬金字塔,从底层努力爬到中层、高层。
但在体验经济里,会出现大量的“横向跃迁”。一个人,可能学习成绩不好,但他特别会讲段子,成了一个受欢迎的脱口秀演员。或者他对某个历史典故特别熟,成了网红导游,收入远超他那些考上名校的同学。
一个顶级的游戏主播,一个非遗技艺的传承人,都可能在自己的小众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尽管这些人在传统视角下,都是一群loser,毕竟他们学习不太好,按理说只能去工厂打螺丝或者送外卖,但现在也能活的很好。
注意下,我刚才说的是游戏主播,而不是职业电竞选手,尽管同样是玩游戏,这俩完全不是一码事。后者又是个纯零和博弈的玩意,不做也罢。但游戏主播却是一个非常横向的赛道,你只要有特色,打的很烂也能养活自己,互相之间不是竞争关系,很多顶级主播水平并不高,但是口条很好,也能做起来。
很多人觉得这些算“不务正业”,那么打螺丝、送外卖就是正业?其实在他们眼里,只有公务员是正业。其实在我看来,考公和进厂打螺丝本质都是一样的,对人的伤害非常大,只是前者有张长期饭票。
很多人看不上我说的这些东西,但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唯一能收益的行业,也只有这些了。
这种成功,不是因为你爬得比别人高,而是因为你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做到了极致,创造了独特的价值。社会评价体系从“争夺有限资源”转向“创造无限价值”。这才是内卷的真正解药。
可能有小伙伴说,我不敢去做怎么办?
总有人会去做。
任何新模式的崛起,一般都是两种人在推动,有托底的人,和社会边缘人。
前者好理解,比如我一个领导家的学渣儿子按理说得去电子厂打螺丝,但他有个好爹,就提前创业了。
他认为中国未来会有个超级行业,那就是给车贴膜。这里不是贴车衣,而是把车贴的花花绿绿的像个杀马特,类似汽车行业的手机壳,手机是耐用品,但手机壳经常换。我们都觉得太离谱,但人家现在到了第三年,确实赚到了,甚至比大厂相同年龄的学霸赚得多得多。他这种前期投入太大,需要家里帮衬,不然搞不起来。
还有一种就是社会边缘人,要啥没啥,进不了体制,当不了码农,甚至进厂打工都不是个好手,只能去干别的。网红们绝大部分都是这样起来的,很多都是在职场混不下去,干脆去“不务正业”,竟然成了。
其实改革开放初期起来的那群人,很多就是不太好找工作的人,没啥好的办法,只好去单干,很多竟然干成了。当时有稳定工作的那些人才不会去下海。
现在也一样,名校毕业的普遍在挤大厂和考公,新赛道主要靠社会的边缘人去探索。
尾声:
我说的这个过程不会一夜发生。它是缓慢的,渐进的,慢慢会崛起一种“慢下来的良性循环”。
大家可能会慢慢发现,身边好玩的东西多了起来。周末不再是只能逛商场,你可以去看本地的足球赛,参加户外徒步,或者开车去附近新开发的露营基地,这些在一二线大城市已经大规模出现了。
你去了,体验了,也花钱了。这些钱,养活了那个教练,那个手艺人,那个营地主理人。
慢慢地你可能发现,你自己的收入渠道也多了,甚至你也可以去做找个非主流工作。或许你利用业余时间经营的爱好,也开始带来回报。
再往后,你可能会更坦然地看着你的孩子选择一条非传统的职业道路。因为他看到的世界选择更多多,成功的方式也足够多。
这是一个慢变量,但它一旦形成,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现在其实已经不是萌芽阶段,而是进入了剧烈的增长期。这两年新增的高薪职业,几乎都是这种。而且这些岗位跟AI科学家不一样,对普通人是开放的,做好了可能收入也非常高。
更多的人追求多样化的快乐,催生更多元的经济形态,从而创造更多样化的成功路径,让下一代人有更自由的选择。
所以,你问我对未来有没有信心。
我的答案是,有。不是因为一切都会轻易变好,而是因为,一种更健康、更符合人性的力量,已经按下了启动键,正在发力猛冲。我们要做的,是看到它,理解它,然后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说个体需要做啥?就是多去尝试,多实践,有啥想法,低成本先试试再说,不要怕失败,失败也是一种信息,可以帮助你矫正航道。太多人,其实就是当初一念之间冒了一把险,从此改变了人生。
更好的一件事是,哪怕你啥也不干,只要别人做好了,社会的钱加速流动起来,你的收入也会变高,所有人都会受益。
作者: wuyue770 时间: 2025-10-24 11:42
挺好的文章
作者: java 时间: 2025-10-24 11:48
是物质增长速度远大于 财富的制造能力。。。。
一边加班挣钱。一边没时间去休息
作者: 冷眼江湖 时间: 2025-10-24 11:50
民间自发的组织,也很难啊,起家的时候难,做大了,脱离官方管理,他们也不允许。
作者: anycalldaxia 时间: 2025-10-24 11:51
未来已是对抗的时代,不会给你这样的条件美好下去。
作者: worldly_guest 时间: 2025-10-24 11:58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
作者: 小错 时间: 2025-10-24 12:04
很好的文章
作者: ws65536 时间: 2025-10-24 12:10
冷眼江湖 发表于 2025-10-24 11:50
民间自发的组织,也很难啊,起家的时候难,做大了,脱离官方管理,他们也不允许。
...
古代有皇权不下县乡 类似的现在伊斯兰教国家 内部管理靠族长制 只在大城市里有现代的警察制度 因为毕竟多数都英国殖民过的 只要不断纳税 不造反谋逆 皇权并不过多干预 核心只是着重外交和军政大权 其实这种算比较开明的现代君主制度
作者: 上帝看人间 时间: 2025-10-24 12:28
老啦,跟不上时代了。作者说的那些事业,赚不到我一分钱。
作者: lee 时间: 2025-10-24 12:29
文章说的大多是娱乐服务业,但这个是建立在老百姓有钱可花的基础上。
公务员做管理,主播们做娱乐,都是消耗资源的职业,那谁来从事基础生产创造资源呢?
作者: teleyoung 时间: 2025-10-24 12:39
这是小ZF模式,不要管,但是我们又是一个重视维稳的社会,一群人集聚出事怎么办?
作者: 绯村剑心 时间: 2025-10-24 12:42
本帖最后由 绯村剑心 于 2025-10-24 12:51 编辑
"姜文:这世界会好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2a1a62f1250ddfe9022
【罗翔】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2a1a62f1250ddfe9022
王德峰教授讲座《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2a1a62f1250ddfe902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250ddfe9022&p=2
作者: MCGA 时间: 2025-10-24 12:44
扯捷豹蛋,太理想话了,目前大多数人仍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需求阶段,并没有富裕,谈不上安全,更谈不上自我实现。
作者: 阿致 时间: 2025-10-24 12:58
充足的物质生活都没有,哪有什么精神生活,更谈不上自我实现了。
作者: bluepolar 时间: 2025-10-24 13:28
与虎谋皮
有贪得无厌的财政无底洞及其背后的一元化极权统治存在,就不可能有庞大的民营的生长,表做梦了,多会夭折在发展到可以收割之时
作者: moto127 时间: 2025-10-24 13:40
有道理啊!
作者: land_curk 时间: 2025-10-24 13:45
人的生活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将来的发展,是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精神生活越来越廉价,也越来越丰富。举个例子,身居陋室,靠外卖存活,整日游戏,看各种大片,通过网络到处聊天,看各地美景。
作者: gigi40995 时间: 2025-10-24 13:47
民间自发组织自己养活自己的话,就是靠群众的消费。
苏超现在很火,但门票好像是10还是15元一张。你后面要加个零,就没这么火了。至少我这样对足球没兴趣的人就会觉得一百多块凑个热闹有点贵。
要靠群众消费,不是光有基础设施到位就可以,本质上还是要群众手上有钱+敢消费,还是回到藏富于民和提高社会保障的老调子上。
作者: hf8813264 时间: 2025-10-24 14:09
太理想化了,主播,游戏大佬等等,什么行业都有翘楚,但毕竟比例都是很小的。
作者: blackibm 时间: 2025-10-24 14:17
说的太理想化了,这是建立在一个健康的,分配公平的社会体系上的发展趋势,我不认同。
作者: a1a 时间: 2025-10-24 14:45
鸡汤又来了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毒
作者: sbaa88 时间: 2025-10-24 15:42
这人不知道是不敢说还是看不到本质的问题根源 之前关注了 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水了
作者: 冷眼江湖 时间: 2025-10-24 17:15
sbaa88 发表于 2025-10-24 15:42
这人不知道是不敢说还是看不到本质的问题根源 之前关注了 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水了 ...
他以前一些观点和内容是很有水平的,我也惊异他的文理兼通和知识面之广。如果不是作假的话,是个奇人。
但后续和罗振宇听风的蝉等一样估计也是靠团队了。水平大降。
作者: 包子两个半 时间: 2025-10-24 21:40
写的挺好,也符合目前发展的大方向,未来是服务业为主的世界,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即将成为过去(因为黑灯工厂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普及)
作者: duanmu1982 时间: 2025-10-25 06:37
太理想化了,b站一些博主住着出租屋,每天发自己的简单的生活,晚上上网,白天睡觉,没事弄弄直播,就这账号都封了。
作者: 深呼吸 时间: 2025-10-25 08:53
sbaa88 发表于 2025-10-24 15:42
这人不知道是不敢说还是看不到本质的问题根源 之前关注了 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水了 ...
这不是一个人,是个写手团队。文案会时好时差,观点也经常会波动。貌似最早的那个已经不动笔了。很多人都觉得变水了。
作者: 大花猫 时间: 2025-10-25 09:25
跟鼓吹年入百万的肉贩、外卖一个调调,看不到2亿灵活就业和失业中年,青年的挣扎。。。。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作者: 为梦燃烧 时间: 2025-10-25 09:37
太理想化了,虽然文章比较正能量。
哎~~~
作者: 9090老ID 时间: 2025-10-25 11:00
体制不改好不起来的,这是温总说的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qq9090.top/thread-5872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