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对中国佛教的了解,自古以来就不是好东西。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79882-1-1.html
作者: 冷眼江湖 时间: 2025-7-30 10:54本帖最后由 冷眼江湖 于 2025-7-30 12:48 编辑
请注意,我说的是中国的佛教。也就是汉传佛教。
自从东汉进入中国以后就迅速和本土文化融合,结合了玄学和鬼神文化一路发展而来。首先就是造神,不断的创造各种神,从释迦摩尼开始,把他的弟子们都造成神。后来还不断加入本土的神,融合了本土神话传说,创造出各种神佛。甚至把皇帝都塑造成神。而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就是反对婆罗门教的造神的。原始佛教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是没有神的,释迦摩尼只不过是个导师。这一点南传佛教更接近原始佛教。
为什么造神,实际上还是鬼神崇拜,希望神佛保佑,乃至希望自己能修炼成佛。对底层来说,描绘一个来世,以因果轮回论麻痹底层安于现状寄托于来世。统治者也乐见其成,因为这样有利于消弭底层的反抗精神。
而且,佛教一直以来都是依附于皇权的,甚至为皇权背书,赋予皇权神性,这一点和道教也类似,否则无法生存。但多次由于佛教发展过度,影响到皇权统治,被朝廷多次打压。唐宋以后,皇权加强了对佛教的控制,对寺庙和出家人都纳入管控,要出家得需要朝廷发的度牒才予以承认,大庙要朝廷敕封敕建。这已经是完全从属于政权了。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再有,历代去走这条路的,真有信仰的好人不多,另有所图的不少,寺庙经常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寺庙拥有大量田产,靠做法事赚大钱,接受有钱人的供养,帮权贵锦上添花增加情绪价值,同时内部等级森严,世俗的争权夺利一点不少。这一切早已经背离了真佛教的宗旨。
何况,咱们这里是经过了文 革的,传统寺庙无一幸免,所有的寺庙几乎都被彻底砸烂瓦解过,现在看到的不过是这四五十年来重新搞的一套人马。其中还剩多少纯的东西?
目前的佛教,不说全部,90%实际上都是个披着佛教外衣的产业,里面的人实际上是穿着袈裟的从业者。
希望大家能看清这个,不要去上这种当。
其实和欧洲的宗教改革一样,真是要追求信仰,根本不需要什么寺庙和尚之类的中介,要修炼红尘处处都是道场,本心就是经书,人人都是佛陀,善哉善哉!
作者: 旧显示器 时间: 2025-7-30 10:58
没说到根本上呀,你看马教到了咱这里,不也变了吗,基督也变,说明啥,说明,这土壤厉害。
作者: 鳄鱼帮帮主 时间: 2025-7-30 11:00
高三的时候我还请菩萨保佑考上大学。工作后路过庙里给菩萨磕了几个头。还愿应该不用给菩萨钱吧。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7-30 11:08
旧显示器 发表于 2025-7-30 10:58
没说到根本上呀,你看马教到了咱这里,不也变了吗,基督也变,说明啥,说明,这土壤厉害。 ...
http://www.bailinsi.net/
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http://www.bailinsi.net/index.php/home/shc/shcytwz/id/11.html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作者: 喜欢就买吧 时间: 2025-7-30 11:08
宗教最初建立的目的就是奴役底层人,在精神上控制他们。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7-30 11:09
鳄鱼帮帮主 发表于 2025-7-30 11:00
高三的时候我还请菩萨保佑考上大学。工作后路过庙里给菩萨磕了几个头。还愿应该不用给菩萨钱吧。 ...
http://www.bailinsi.net/index.php/home/shc/shcytwz/id/46.html
传播佛教,有两大环节,最为要紧:一者契理,二者契机。契理,即上契佛教大乘菩萨道之真精神。契机,即适应大众,所谓下契众生根机,顺应时节因缘,风土人文,方便示导。佛法之传播,若不契理,必流于世俗知见乃至外道邪说,而丧失其化导、出世之功能。若不契机,必不能融入社会,必见弃于大众。
禅宗,实乃中国佛教契理契机之完美体现者。在我国佛教史上,有数段光明,为世人所瞩目。佛教初传,言殊俗异,思维各别,故扞格多起,故有东晋道安等辈出,孜孜于佛教之中国化,为中国佛教开启一片生机。此为中国佛教之第一段光明。
http://www.bailinsi.net/index.php/home/shc/shcytwz/id/55.html
当代生活禅思想的最主要倡导者是净慧长老。根据净慧长老的论述,生活禅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四句口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参见净慧长老:《生活禅》,2001年6月18日于柏林禅寺问禅寮,讲座稿)。
作者: 八个鸭卤 时间: 2025-7-30 11:12
以前真的大师都是在山洞独自修行的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7-30 11:15
八个鸭卤 发表于 2025-7-30 11:12
以前真的大师都是在山洞独自修行的
https://www.eeo.com.cn/2020/1214/445256.shtml
古代世界的形成(上)——佛教希腊化
佛教诞生于印度,而印度是个婆罗门国,佛教因与婆罗门教对立,而一度在印度消失,所以,佛教中心不在印度,而在犍陀罗国。公元前六世纪前后,犍陀罗国大概位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灭波斯帝国,征服中亚,来到犍陀罗,带来希腊文化安营扎寨,与佛教文化融合,形成犍陀罗艺术。佛传东土,就从犍陀罗国起步,带来石窟里的健陀罗艺术。如果说犹太教曾经有过一篇血与火的“出埃及记”,那么佛教也应当有一篇“出印度记”。
佛教东传,传的是希腊化佛教,希腊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城市化,佛教在印度本土,以乡村为基础,到犍陀罗时,便向城市文明转型,走出乡村社会,走向城市文明;走出种姓制度,走向众生平等;走出宗教信仰,走向思想共和。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37163618
作者: a1a 时间: 2025-7-30 11:21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说法,佛教进入中国一千多年来和基督教相比可曾建过一所学校一所医院?
作者: zippo1912 时间: 2025-7-30 11:21
不太懂宗教,但是给我最直观的,06年去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我才知道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不是一回事,藏传佛教才是真正的修行,而汉传佛教是一门生意
作者: arrowking 时间: 2025-7-30 11:23
以楼主对中国的认知,自古以来这个土地上的就没好东西。
作者: 守法良民 时间: 2025-7-30 11:26
喜欢就买吧 发表于 2025-7-30 11:08
宗教最初建立的目的就是奴役底层人,在精神上控制他们。
也不能全这么说,古代教育低下,如果没有鬼神敬畏,人能干出各种恶事。即使现在教育普及,但缺了敬畏之心,又缺了严刑峻法,各种恶事层出不穷,无所顾忌。你看前总理都说,人在做,天在看。
作者: 守法良民 时间: 2025-7-30 11:31
a1a 发表于 2025-7-30 11:21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说法,佛教进入中国一千多年来和基督教相比可曾建过一所学校一所医院? ...
在中国历次战乱中,佛教寺庙在很多时候起到了保护难民的作用,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和社会责任。以下是一些具体事例:
- 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伤者亡者充塞路途,难民数百万众,各佛教寺院先后成立医院、救护团及难民收容所从事救济工作。如北京拈花寺住持金朗和尚在寺内设妇孺收容所,专救护热河、滦东一带逃难来之妇孺,先后收容数以千计。南京栖霞山寺在南京沦陷后,掩护官兵数以万计,挟在难民中予以救济,廖耀湘将军即其中之一。上海沦陷后,西门市关帝庙开办施粥厂,并施寒衣,由范成和尚负责,直至胜利后始止,全活难民无数。
- 汶川地震时期:2008年汶川大地震,四川什邡罗汉寺果断打开寺门接纳周边800余灾民入庙避难,这其中还有108位待产的孕妇。住持素全法师秉持“出家人最大的忌讳就是见死不救”的理念,允许孕妇在寺内生产,80多天后庙里陆续迎来108位新生儿。为给产后虚弱的母亲们补身体,还允许在寺内杀鸡烹肉。
作者: 冷眼江湖 时间: 2025-7-30 11:35
很多人以为到庙里,谁烧的香高大菩萨就保佑谁,谁供的钱多就能升官发财,那菩萨成什么了? 那不是菩萨那是领导
很多人去庙里拜佛本身就是带着功利性目的性去的,而这正是佛教所反对的让你本该放下的东西。
作者: 撕胸帝 时间: 2025-7-30 11:41
中国人根本不信教
去拜也是希望保平安 发大财
作者: njxurong 时间: 2025-7-30 11:44
引进国内,加入自创,就变味了,例如 拜上帝叫,还有现在某些地方的耶稣教
作者: qtom 时间: 2025-7-30 11:48
任何东西到中国来就会变得世俗化,背离最初理想。因为中国人特别世俗、实际。但是世俗化也有好处就是能流传下去,佛教在原始地已经没有了,却在中国渊源流传
作者: genius 时间: 2025-7-30 11:59
zippo1912 发表于 2025-7-30 11:21
不太懂宗教,但是给我最直观的,06年去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我才知道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不是一回事,藏传佛 ...
不懂佛教去看印度剧《佛陀》,讲了释迦牟尼如来从出生到成佛传佛的经历。以及什么是佛。
作者: 镜泊 时间: 2025-7-30 12:13
你都说了,重要是中国,中国的,而且你都明确看到是现在的
那就没什么好说了
作者: 土鳖 时间: 2025-7-30 12:29
如何理解这句话:你的命才是你的,某种意义上说,你的命都不是你的。
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包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生命所有权的双重性
"你的命才是你的"强调个体对生命的绝对主权:你的思想、选择、体验无法被他人真正剥夺,生命本质上是属于自我意识的私产。
"你的命都不是你的"则指出生命的依附性:你的存在依赖于父母、社会、自然规律的支撑,连构成身体的原子都是宇宙临时借给你的。
自由意志与宿命的辩证
表面看你能决定自己的行为(你的命),但基因、环境、社会规则等早已为生命设定了无数约束(不是你的)。就像游戏角色虽有操作自由,但始终受程序代码限制。
存在主义视角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延伸:你注定要对自己生命负责(是你的),但这份责任如此沉重,以至于很多人宁愿否认这种所有权(不是你的)。
东方哲学呼应
佛教"无我"思想认为"你的命"本质上是五蕴和合的现象,庄子"吾丧我"的命题也暗合这种对生命归属权的解构。
现代社会的异化现象
当代人常陷入"虚假所有权":以为在掌控人生(选择工作/生活方式),实则生命被资本、算法、社会时钟暗中支配。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生命既是主动创造的画布,也是被动接受的礼物。这种矛盾性恰恰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张力——我们永远在"自主掌控"与"放下执念"之间寻找平衡。
作者: genius 时间: 2025-7-30 12:31
自罗马时代后欧美之所以发达的原因除了拥有大版图外还有2个因素一是因为神佛独立于zhèng fǔ外,2是文明文化比如司法系统升级了。自喻为第二罗马继承者的俄除了版图面积达到了,其它2因素没有啥贡献,宗教仍然归附于皇权。
作者: 香甜的哈密瓜 时间: 2025-7-30 12:36
宗教如果不符合政权的要求,它就存在不下去,所以它必然在某些方面是迎合统制阶级需求的。
作者: 冷眼江湖 时间: 2025-7-30 12:39
本帖最后由 冷眼江湖 于 2025-7-30 12:40 编辑
genius 发表于 2025-7-30 12:31
自罗马时代后欧美之所以发达的原因除了拥有大版图外还有2个因素一是因为神佛独立于zhèng fǔ外,2是文明文 ...
人家的宗教是制衡皇权的其中一级,咱们无论儒释道都从属于皇权,是为皇权背书的拍手党。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7-30 12:43
zippo1912 发表于 2025-7-30 11:21
不太懂宗教,但是给我最直观的,06年去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我才知道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不是一回事,藏传佛 ...
http://www.bailinsi.net/index.php/home/shc/shcytwz/id/54.html
中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经济、文教、科技欣欣向荣,面貌一新,即使长期处于沉寂局面的宗教界也适应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佛教在遭遇“文革”严重摧残之后也进入新的传播和发展时期。以赵朴初居士为会长的中国佛教协会在1983年适时地提出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号召,极大地推进了佛教适应时代和民众需要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各地佛教组织和寺院结合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实践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法。在这当中,净慧法师先后以河北赵县柏林禅寺、黄梅四祖寺为传法中心,提出和倡导生活禅的理念和修学体系,得到广大信众的认可和欢迎,引导信众将修行与生活密切结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建设,为营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http://www.bailinsi.net/index.php/home/shc/shcytwz/id/48.html
作者: njegooh 时间: 2025-7-30 12:46
这里是D领导一切,少林寺新主持还是人大代表,而且是科班出身,佛学院毕业的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7-30 12:48
本帖最后由 广林居士 于 2025-7-30 12:52 编辑
a1a 发表于 2025-7-30 11:21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说法,佛教进入中国一千多年来和基督教相比可曾建过一所学校一所医院?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 ... 1932534889674147796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静安寺还于寺后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初,静安寺拨出沿街楼房一处,创立佛教平民诊疗所,持松法师任所长,白圣任副所长。
https://www.tzuchi.org.cn/
心宽念纯学与觉,美善人生诚与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08109dce919a998592a
作者: Mar02 时间: 2025-7-30 12:54
浙江天台国清寺,还有点佛教寺院的样子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7-30 14:08
本帖最后由 广林居士 于 2025-7-30 14:11 编辑
Mar02 发表于 2025-7-30 12:54
浙江天台国清寺,还有点佛教寺院的样子
http://www.bailinsi.net/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http://chan.bailinsi.net/
自1989年净慧老和尚创办以来,《禅》已走过了三十年风雨历程。由最初的季度版发展为现在的双月版,至今已出版过百期,读者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禅》以文字般若为方便,继承中华禅传统,面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正信正行,以生活禅为主旋律,为现代人解粘去缚,悟入禅意人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净慧老和尚的理念——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同社会各界广结善缘,为大家奉献清凉法喜。
主管部门:河北省宗教事务局 创办人:净慧 编辑委员会主任:明海 赞助功德主:香港旭日集团杨勋居士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7-30 14:15
本帖最后由 广林居士 于 2025-7-30 14:17 编辑
genius 发表于 2025-7-30 11:59
不懂佛教去看印度剧《佛陀》,讲了释迦牟尼如来从出生到成佛传佛的经历。以及什么是佛。 ...
http://www.bailinsi.net/index.php/home/xly/scxq/id/34.html
修学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净慧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因为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禅”。 《瑜伽师地论))上列举了种种禅,其中还有“办事禅”。办事禅的意思就很近似于我们提的生活禅,不过生活禅的含义更广,它所要求的不仅是把禅落实到工作、办事中,而且要将禅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天地是广阔的,生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社会生活,有家庭生活,有道德生活,有情感生活,我们要让这一切生活的领域里都充满禅的精神、禅的喜悦。那么修学生活禅有哪些要点呢?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这是说我们要把信仰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第一步要使信仰生活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举心动念、所作所为都要依据五戒、十善的原则,使我们的人格在信仰中、在生活中成为完整的人格,而不是分裂的人格。不能在寺院里或打坐时是这样,到生活当中又是另一个样子,那我们永远都不能与佛法相应。第二步是要以信仰化生活,我们要用信仰的原则、用佛法的精神去逐步提高生活的品质,改善生活的环境。这样我们生活的品位就提升了。这当然包括物质方面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使生活的内容、生活的品质趋于净化,趋于完善,趋于崇高;要使那些低级庸俗的趣味、对感官享乐的贪求逐渐被涤除。由此我们就会有和乐的家庭生活,就会有完美高尚的社会生活,那我们就有可能逐步实现佛化家庭、佛化社会。
二、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我们修行要时刻不离当下一念。当下一念处理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 《地藏经》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可见当下这一念事关重大,十法界的形成都是从这一念开始的。我们要让自己的每一念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含糊,在光明烦恼刚要萌动时就要用智慧的光芒照破它,不可随它迁流。古德所说: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就是觉照当下一念的方法。
我们如果能把修行落实于当下,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到腊月三十会手忙脚乱,不必担心最后一息不来时会前路茫茫。因为当下是一个永恒的概念,当下不等于是这一念,这一念过了,下一念还是当下,当下作得主,时时处处就能作得主,这就是所谓“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能做到这一点,何愁生死不了,何愁烦恼不断,何愁圣果不成呢?
所以各位包括我自己,都要用“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这样一个高标准来勉励自己,约束自己。照这样去修,那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一切场合都能成为修行的道场,那就像佛典上说的“处处总成华藏界,个中无处不毗卢”。
三、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释迦牟尼佛应世说法是要教化世间、净化世间,使这个有着缺陷和烦恼的世间变成美满清净的人间净土。这是佛法住世的一个根本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佛法就将被束之高阁、毫无用处,佛经也就只是一种古董而已。
晚近以来佛教界出现了一些脱离世间的倾向,佛教成了专为超度死人的仪式,佛教徒被人称为“避世主义者”。太虚大师为此高扬人间佛教的思想,主张佛法要化导人世间、改善人世间。太虚大师的思想现在成了佛教的主流,我们都应该顺应这一主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理解佛法、修行佛法,去建设这个世间,改善这个世间,并觉悟在这个世间。六祖慧能大师说得好: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四、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佛法讲缘起,就是说任何个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各种条件而独立存在,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因此我们修行就不能离群索居、闭门造车,而应该将自己的修行与救度众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与一切众生同忧同乐。或者有人会问:这样我自己还能得到利益吗?当然能,而且还会得到大利益。因为菩萨就是在利他之中实现自利,在觉他之中完成自觉的。同时,我们能够将个人融于大众,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学佛的人也不会被误解为逃避现实、消极厌世了。
上面的四点既是生活禅的要点,也是我们在生活中修行一切法门的要点。
总起来讲,这四点可以概括为我们提出的作为生活禅宗旨的那两句话: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们觉得这八个字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菩萨的根本精神,揭示了佛教在这个时代所担当的使命。
觉悟人生就是智慧的体现,奉献人生就是慈悲的体现。我们既具有高度的智慧,又能有广大的慈悲心、奉献精神,那我们就能在当今时代把佛法的精神、佛法的形象很好地树立起来。如果我们每个佛教徒都能成为积极向上、积极奉献的人,那我们在社会上就不会受到人家的讥嫌,就不会被说成是消极厌世。所以说,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八个字看起来很平实,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我们拈出这八个字,一方面作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也希望认同生活禅的人都以此来勉励自己、要求自己。在禅七法会的最后一天,我赠送给各位的没有别的东西,就是这八个字。希望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本着“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精神去生活、去工作、去修行。(原载《禅》1994年1、2期“柏林禅寺1993禅七开示”)
作者: bluepolar 时间: 2025-7-30 14:28
大一看钱歌川《翻译的技巧》,一条例句引用了赛珍珠的话:宗教是民众的鸦片,马主义也是一种鸦片
中国的,许愿还愿,都是要钱财物品的,就是平常在家供奉,也要香火、水果之类的。不花钱,你去什么寺庙
俗的不能再俗,时刻向国人灌输花钱办事、钱权交易的潜移默化
作者: 莆田鞋微782551 时间: 2025-7-30 15:34
港台的佛教,特别是台湾的佛教,相对是比较有宏扬佛法精神的。大陆的佛教,也是被大陆的短视物欲给污染的很严重。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8-4 13:51
莆田鞋微782551 发表于 2025-7-30 15:34
港台的佛教,特别是台湾的佛教,相对是比较有宏扬佛法精神的。大陆的佛教,也是被大陆的短视物欲给污染的很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 ... 1934716824794146125
为什么关于佛教的负面新闻那么多,而基本没有道教的?
作者: 撕胸帝 时间: 2025-8-4 13:53
中国人唯一信仰:金钱+权力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79882-1-1.html